其他人:“飓风”这么能启发人的吗?
他们看着被拆的七零八碎的“飓风”,产生怀疑,难道是我们没摸透?
再研究研究,研究完,说好的灵感呢?怎么灵感这东西还挑人呢?
大家看着孟秋的眼神幽怨,孟秋默默移开视线。
装甲车团队中有老中青三代,青年一代多是带来的学生,一方面让他们来打打下手,另一方面也是带出来长长见识。
刚开始按照年纪,大家下意识把孟秋归到了青年一代。等知道年初在战场上发挥出色的071加榴炮是孟秋带领团队设计完成的,大家对她的认识提到了中年组,也就是研究的主力军。
可随着她不断提出想法,不知不觉间,她似乎已经混进了老年组。
连何教授、朱教授都说她点子多,有时候两人讨论着讨论着,突然把孟秋叫过去,问:“你觉得这个怎么样?”
最关键的是,她还真能提出看法!
被带过来长见识的学生们傻眼了,这就是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的感觉吗?
呜呜以后再也不敢夸自己是天才了!
看着比自己年纪还小的孟秋同志,他们再也不好意思直呼其名了,默默地改为礼貌且透露着几分尊重的“孟老师”。
中年组一开始喊“小孟”,现在也称呼起“孟秋”,虽然相互之间差了十几二十岁,但是在工作中,完全忽略了她的年轻。
大概只有何教授、朱教授还喊:“小孟,小孟……”
然后,年龄相差甚大的三人就围在一起,又开始讨论起来,讨论之深度、之广度、之反应速度,一般人都插不进去话。
大家感慨,能被大领导另眼相看的人,果然不简单。
但越是如此,有人就越是对她惫懒的行径看不过,觉得她明明有能力做得更多,却偏偏就是不做,思想觉悟不够,毫无奉献精神。
这天大家开会,讨论最终的设计思路。这些天,“飓风”还有他们自己的070-自行火炮都被拆过不知道多少遍了,送过来的相关资料也都过了一遍。
也是时候把整体设计给定下了。
会议上,大家讨论得很热烈,你一言我一句,有时候针对某个目标,意见相悖,说着说着还吵了起来。
看着平时或是斯文,或是威严,或是温和的老师在这种场合拍桌子瞪眼,和别家老师“友好交流”,学生们瑟瑟发抖,不敢说话。
“孟秋,你说是不是我说得有道理!”
“谁说的?孟秋,你来看看我的……”
学生们看着被拉到火山口的孟老师,眼中写着两个字,左眼“勇”,右眼“士”。
孟老师,真勇士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