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不是纪元过来了,估计连眼馋的份都没有。
什么?
不至于那么夸张?
那随便说一下占城稻,以及纪元培育出来的优质稻种数据,大家就明白了。
先说占城稻。
能让西南小国设了骗局也要来的占城稻。
最新的数据,周期为七十五天,均产在四百八十一斤。
这个重量好像没有太大变化。
问题在于,这次一共种了六十多万亩田地。
田地多了,均产还那样稳定,就说明无论土地如何,都适宜种植占城稻。
这么好的稻种,差点分给外族五千万斤。
先皇走了之后,自然不会再给稻种,还要追究他们的责任。
那么这样多的稻种,就分给滇州府各地的衙门了。
再由衙门分给当地的百姓,种子自然是购买,不过那购买价格也不高,跟普通稻种差不多。
而宁安州的普通稻种,其实也不普通了。
种植周期同样是半年,但亩产已经在七百斤左右。
有些地方气候不适宜种多季稻的,就很适合去买这种普通宁安稻。
没错,这种亩产七八百斤的半年生稻子,已经被称为宁安稻了,这名字也好听,宁安宁安,多吉利的名字。
天齐国只要能种稻子的地方,都在翘首期盼。
气候适宜的,都多种两季占城稻,又或者占城稻跟宁安稻配合着种植。
不适合的,那就只种宁安稻,毕竟产量在那的。
等到各地衙门前去宁安“取经”。
这才发现,宁安州的官田简直是宝藏。
耐旱的稻子,耐涝的稻子,防虫的,防病害的。
反正各种稻子都在培育,总能找到合适你们当地的。
宁安州的官田简直了,就是大宝库啊。
听说新皇已经派户部的人前去查看了,不出意外的话,这种模式会大范围地推广。
虽说后续的事情,发生在纪元离开宁安州之后。
可这些变化,人人都知道跟纪元有关。
偏偏他还不邀功。
他是不邀功。
但事情传到河西府,当地知府的心跳得扑通扑通快。
然后呢?
然后纪元不去培育麦种!
去废弃的矿洞!
这合适吗?!
纪元啊纪元,你是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吗。
继续培育种子,以后就是你活着的神农啊。
现在河西府麦子均产都在三四百斤左右,你能给提高到五百斤,那神农的名声就坐实了!
纪元跟武营回肃州城的时候,算是知道大家急着找他回去的原因的。
至于那橡胶?
橡胶根本不用提了,京城那边的橡胶司正式成立,整合了天下橡胶产业。
怎么说呢。
这橡胶产业所带来的税收,远超所有人的想象,甚至能达到盐税的三分之一。
而且明显有节节攀升的可能。
这种情况下,你也不去研究橡胶?
这不是暴殄天物吗!
他们河西府距离滇州府那样远,既吃不到稻种的好处,也很难吃到橡胶收益。
您倒是努努力啊!
纪元很想对大家说,知道大家着急,但真的先别急啊。